4月19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四川省文物局支持,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阆中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结果揭晓。来自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的15位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评议,遴选出10项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20项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川建院A8建筑工作室规划设计的马尔康市草登乡代基村传统村落活化利用项目,经过视频展示、材料审核、案例汇报、现场答辩等环节,在入围终评的40项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第一届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遗世桃源 · 古村代基
马尔康市草登乡代基村,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位于高山峡谷地区,依山面水的地势形成了山脉环绕、伴水而生、田园镶嵌、民居错落的山水田居有机共融的空间格局。这里歌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文化保留完整,是嘉绒藏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代表之一。
代基村保留了嘉绒藏族“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石片覆盖的屋顶独具特色,民居房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代基村房屋围草登寺而建,这是马尔康市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绘有上百年历史的藏式壁画,庄严肃穆,工艺精美。顺着视线,在寺庙不远处,一座壮观的白塔静静矗立,充满神圣与神秘。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
这座传统村落受到重创
如何解决少数民族村民的生存生活问题
如果推动传统村落获得新生
迫在眉睫
灾后重建 · 迫在眉睫
2022年6月,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6.0级地震,代基村在地震中受到重创,村落房屋100%建筑受损,民居均被认定为D级危房,道路、市政公共配套设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亟待恢复重建,重振传统村落活力。省委州委市委高度重视草登乡代基村的灾后重建工作,成立了专班敦促灾后重建规划编制,SADI A8建筑工作室参与其中,以灾后重建为核心,进一步带动全村的保护及活化利用。
促进古村落焕发新兴活力
SADI副总规划师、A8建筑工作室主任涂海峰在采访时提到:“希望通过规划设计将代基村融入到川西旅游的大格局当中,使这颗川西高原的嘉绒明珠绽放新的光芒。”
保护优先+活态传承:打造脚木足河畔的风情小镇
精准定制村落画像,活化景观基因激活文化价值。对代基村现有村落空间格局进行针灸式微更新,包括建筑民居修补、村落环境美化、慢行交通提升、配套设施完善等,提出“引水拆墙透绿近景”八字更新策略。
同时对脚木足河流域进行治理,沿河形成约3KM滨水绿道,新增锅庄广场、滨水广场、入口迎宾广场、口袋绿地等多层次、多功能公共开敞空间,提供宜居宜游的景观环境。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行政办公、文体教育等乡镇和村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游客中心、长途客运车站、民宿酒店、商业街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能级和旅游服务吸引力。
文旅引动+促进发展:擦亮川西高原的嘉绒明珠
作为特色的藏寨原乡传统村落,代基村自身具备一定的旅游属性和游客吸引力。随着省道220的拓宽提质,加强了村落与外界的便捷联系。规划团队深挖代基村藏族文化及稀有温泉资源,兼顾保护与发展,生态为底、文化为魂,构建集“文化体验、原乡旅游、休闲康养”三位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演绎民俗商业街、温泉野奢酒店、农夫集市、藏式体验工坊等多元功能业态产品。全面提升代基村的传统价值,促进其活化利用,实现乡村振兴。
活化利用 · 未来新生
当前,代基村正科学有序推进灾后重建
四季更迭,万物生长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这颗嘉绒明珠将再放光彩
成为川西高原上的“北海道”
嘉绒藏族的一方圣地